【文:廖可熏博士/國立陽明大學微生物及免疫學研究所博士、再生緣生物科技研發部專案經理】
新冠肺炎確診數節節攀升,對於出門就需要面對有感染風險,需要通勤上班的人們,除了打疫苗、減少出門,還有甚麼能做的? 為保護無疫苗可打、無藥物可治療的嬰幼兒、有慢性病的家人,能多做的是甚麼?應該是很多身為父母,身為家人的心聲。
這場全球疾病延燒至今,已邁入第三個年頭。從一開始的Alpha型,變種至今已到Omicron,短短二年變化之快,令人咋舌,這也是RNA病毒的特性。RNA病毒,為何變化如此之快,源自每次複製時,並不介意變異產生,且常混入當時宿主部分基因碼,因此可快速演化出對於宿主的適應性。因為若沒有被宿主的免疫系統所清除,快速複製增生才是病毒的目地。
而人體的免疫系統,因個體細胞數量龐大,無法像病毒一般,包容各式各樣的錯誤及變異。在清除各式各樣的病源時,身體仍會製造出相對的識別,再次感染時,給予強大的攻擊,如T和B細胞。應對快速演化的RNA病毒,身體所擁有的免疫反應常會措手不及。
《紐約時報》在2022/5/18報導,根據FAIR Health利用美國最大私人健康保險索賠資料庫的資料所進行的研究,對2021年10月1日至2022年1月期間,將近7萬8000名患者資料進行分析,發現有75.8%的長新冠患者,感染新冠時是不需住院。但是在身體無可偵測的病毒量後,仍常會覺得呼吸困難、咳嗽和疲勞,少數會出現睡眠障礙及心跳異常,產生長新冠的比例上女性多於男性。12歲以下的兒童也有超過4%的人,產生長新冠的症狀。年紀更小的孩子,目前無法評估染疫後的狀態。
學者目前的研究顯示,長新冠的產生,可能與棘突蛋白(spike protein)破壞粒線體,並促進粒線體凋亡有關。粒線體是人體細胞的發電機,參與了體內抗病毒的機制,也有研究指出粒線體的異常及凋亡與神經退化性疾病相關。
根據目前的研究,新冠肺炎並不是一種感染一次就會終身免疫且不會有後遺症的疾病,避免感染以及趁早清除病毒,減少身體損害,才是應該努力的目標。身體對抗一直在轉變的RNA病毒,除了產生特化特體外,也不是全然的無法可想,身體內還是有著對抗病毒的精兵-自然殺手細胞(NK細胞)。NK細胞是體內不須產生特化抗體,即可破壞被病毒感染的細胞。根據2021的研究指出,患者體內較少的NK細胞,與存活率是呈負相關。NK細胞的數量也和病毒量減少的時間呈負相關,表示NK細胞對於身體清除病毒的含量是絕對關係。增加NK細胞的數量,有助於抵抗病毒且增加免疫反應。
在2018年,台灣林務局在溪頭進行了一項研究,參與人數為110人,結果發現森林浴可有效提升NK數量。在食物中,維他命D 及鋅可增加NK細胞的毒殺能力及數量。另外運動也是可以增強NK的好方式。
在疫情未過的當下,嬰幼兒的感染,因為免疫系統的不健全,無藥物無疫苗的保護,下一秒都有可能是快速發展的病程。保護好自己,就是保護好身後或是身旁那些擁有純真笑容的嬰幼兒們。他們每一個都是媽媽心中最柔軟的地方。
-
- https://www.nytimes.com/2022/05/18/health/long-covid-hospitalization.html
- J Neuroimmune Pharmacol. 2021 Dec;16(4):770-784
- https://www.popsugar.com/fitness/long-haul-covid-mitochondria-study-48702173
- Front Aging Neurosci. 2021 Jan 12;12:614650.
- Exp Hematol Oncol. 2021 Jan 27;10(1):5.
- 2018 Mar 27;9(23):16501-16511.
- Eur J Immunol. 2015 Nov;45(11):3188-99.
- Front Immunol. 2021 Jun 23;12:594356.
延伸閱讀